据美国媒体leftlanenews最新消息——经实证与数据分析, 较之过去15年, 新车市场空前活跃。 主要因素不胜枚举。 比如, 较之先进的电脑技术, 15年之前世界范围内汽车制造商的核心工程部门中所使用的设备的确大巫见小巫。
虽改变之处数不胜数, 以下十大改变是其中的亮点:
1. 导航系统。 曾以2500美元(约合人民币15538元)的惊人价位先声夺人, 但究其效果很是一般。 涓滴理论在导航系统的普及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 目前市面上几乎任何一辆微型汽车都提供触摸屏gps导航系统, 但在1998年, 却只有少数豪华轿车才配备。 导航系统普及之后, 售价通常在1000美元(约合人民币6215元)。
2. 跨界车领域。 之前若想坐拥豪华内饰, 又不想拘泥于自命不凡的越野, 那么你只能囿于雷克萨斯rx 300, 本田cr-v或者丰田rav4这三款跨界车之间。 而目前,采用传统框架车身的suv却寥寥无几。
sizcache="2"> 3. 安全气囊。 如今只需花12000美元(约合人民币74580元), 便可拥有配备十个安全气囊的雪佛兰spark。 而在1998年, 即便是少数的豪华轿车也仅仅配备四个气囊, 且像通用、丰田、大众及日产等品牌还配备侧面安全气囊。 福特、克莱斯勒、本田及现代等汽车, 车上安全气囊不超过两个。 十年前, 路面上汽车数量还不是很多, 而现在的车祸事故率却翻倍增长, 因此汽车安全约束系统的普及可大大增进民生福祉。
sizcache="2"> 4. 汽车越来越重?这种说法有些胡搅蛮缠。不时听到汽车爱好者们纷纷叫屈,抱怨现在的汽车车身越来越重,事实上,尽管汽车在体型与尺寸上有所增大, 但特殊材料及铝质材料的广泛使用,其目的就在于给汽车减重。目前,现代伊兰特、丰田凯美瑞以及本田雅阁车身重量均提高了150磅(约68千克),较1998年而言,重量确实有所增加。但总体说来,车身增大,内部空间及内饰的提升应该是件好事。当然,不乏一些个性车型,比如雪佛兰迈瑞宝,车重增加了500磅(约227千克)。吉普大切诺基,增加了750磅(约合340千克)。
sizcache="2"> 5. 燃油经济性。 当然, 目前很多新型汽车不单单只依靠燃油提供动力, 例如雪佛兰metro以及大众捷达tdi(虽环保署测试日趋严格, 但对这些车型却不起作用。) 1998年, 汽油的价格大约1美元每加仑, 也就是说一美元便足以让一辆suv行驶20公里。 而目前美国燃油价格若能下降到两美元, 简直是痴人说梦。
6. 诸多如日本鹰牌、五十铃美国、水星汽车、奥尔兹莫比尔、普利茅斯、旁蒂克、萨博、土星汽车、铃木美国等现在已退出公众视野。
sizcache="2"> 7. 美系三巨头风光不再。 尽管仍活跃在亚洲及欧洲车市, 但现在的三巨头早已锋芒不再。 目前就连凯迪拉克、克莱斯勒、道奇或林肯汽车等也只是马马虎虎。皮卡以及suv则另当别论,过去十年底特律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sizcache="2"> 8. 300马力车型越来越少。令人费解的是,美国 《消费者指南》(consumer guide)的编辑们完全忽视超过50000美元(约合人民币310752元)的车型, 以及一些专业跑车,比如丰田supra、三菱3000gt。 目前我们只找到8款动力超300马力的车型: 捷豹xjr (370)、 雪佛兰corvette (345)、雪佛兰科迈罗ss旁蒂克firebird ram air (320)、福特mustang svt cobra (305) 、凯迪拉克seville sts及deville 、还有雷克萨斯 gs 430 (300)。如今,上述车型v6引擎基本款的功率均超300马力。
sizcache="2"> 9. 轿跑的统治时代。 1998年时,非运动型双门轿车的确不少。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讴歌cl、雪佛兰monte carlo、克莱斯勒sebring、道奇avenger、雷克萨斯sc、林肯mark viii 、以及水星cougar这些车型? 现在它们却早已销声匿迹。目前,非运动型两门式车型选择也颇为局限,能想到的也只有几款: 本田雅阁、本田思域和日产altima的衍生车型。
sizcache="2"> 10. 韩国汽车“不靠谱”。 回顾一下1998年的韩国老品牌吧:起亚sportages及sephias、现代sonatas及accents, 无一不令人感叹。当初作为消费者首选, 并非因其汽车本身的魅力,只是因为价格低廉罢了。事实上, 这些品牌的目前版本仍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甚至具有绝对优势)。不得不说, 韩国人在过去的15年里震撼了整个汽车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