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卖家陈平从其他厂家购买商品,再贴上知名品牌的商标,挂在淘宝上销售,于2011年10月17日被浙江海盐法院一审判处2年刑期,并赔偿5万元的罚金。一时间,此事成了业界内的头条。
事实上,陈平事件虽已过去,但这种“贴牌”现象却在当今市场上屡见不鲜,尤以服装“贴牌”最为典型。花几毛钱制作知名品牌的吊牌和领标,再普通不过的衣服也可以体面的出现在高档服装店和商场里,而且身价立刻暴涨5—10倍。
无牌服饰100元贴牌翻10倍
在长沙从事证劵工作的苏小姐对服装一向很“挑剔”,非常注重品牌和款式。前几天在某商场花了近800元买了一条“品牌”碎花连衣裙。结果发现,办公室另一个同事也穿了同一款式的裙子,只是领标不一样。问同事才知道,她在一家普通的服装店买的,才花了不到100块钱。苏小姐很是气愤,就拨打了吊牌上的厂家电话,结果却是空号。“我一向挺看重服装品牌的,现在看来和地摊货没什么两样。那件衣服已经被我压在箱底,可能再也不会穿了。”苏小姐气愤的表示。
“苏小姐的这种情况其实很‘正常’不过了,我家附近就有很多的服装厂,他们生产的服装也就那么几种款式,只是每家根据自身情况挂不一样的吊牌和领标罢了。”家住湖南株洲的李小姐表示,“买到同一款式不同厂家生产的衣服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可能咱们平时去专卖店买的衣服,在地摊上还能找到一样的。而且相似度能达到70%—90%。”
对于种种类似的情况,我们可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对于经营多年服装批发生意的杜先生却并不意外。
杜先生向笔者透露,平时来他这里批发衣服的零售商很多,其中也不乏有些商场专柜的客户常常在这里订货批发。这些客户一般会选择款式好、质量也不差的衣服,那样一旦包装成“品牌”,也不会太令人产生质疑。最重要的是,批发这些衣服价格都比较低,经过包装,身价就立马攀升了好几倍。因此,出现类似苏小姐这样的情形并不奇怪,而且现在许多商场的服装品牌都很难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