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更多
商标知识 更多
政策法规 更多


商标的重视与作用之大

来源:haotm.cn [ 2011/4/27 9:34:21 ]
上一条 下一条

昨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2010年成都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昨日正式发布。白皮书显示,2010年,成都全面推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成为首个“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和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并在专利、商标、版权三大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构建“全域成都”



知识产权保护网络



市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成都目前已出台《成都市2011年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明确提出,今年将构建“全域成都”知识产权保护网络,新增各级创新型企业50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0家;全市专利申请量稳步增长,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增长20%以上,企业专利申请增长25%以上。力争全市中国驰名商标达到40件,省著名商标350件以上,有效注册商标数量力争突破10万件。



同时,全面推进全市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等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据介绍,成都市将确保今年5月全面完成各级政府机关单位使用软件正版化工作任务。



去年状况 >>>>>>>>>>



专利领域 全年申请量突破3万件



白皮书显示,全市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增加到3个,成都还获批成为国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试点城市。此外,成都建立了“知识产权特派员制度”,知识产权特派员进驻全市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免费为企业开展“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



成都2010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继续快速增长。全市全年专利申请量达31261件,较上年增5100多件,增长近两成;授权量达25981件,同比增长近六成,数量均居中西部第一。



商标领域



新增注册农产品商标2894件



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成都商标事业也取得新进展,成都成为国家工商总局授牌的首批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新增迈普、冰山等中国驰名商标,增幅达31%。全市新增注册农产品商标2894件,成功注册“新都泡菜”、“蒲江雀舌”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累计达9件,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



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商标战略的实施提升了“成都造”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产生了极其明显的带动效益。如“蒲江雀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后,每亩茶叶售价增加200元以上,茶农户均增收1050元。



2010年成都还加大了对商标侵权的查处力度,全年查办商标违法案件162件;捣毁侵权盗版窝点25个;收缴各类侵权盗版制品170余万件。成功破获了我省首例利用互联网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案,涉案金额达300余万元。全年共受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780件,审结591件,平等保护了中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版权领域



成功创建首个全国版权示范城市



2010年11月,成都市获国家版权局批准,成为首个“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并建立了中西部首个版权交易中心,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全国第三个建立版权交易平台的城市。成都还完善了《成都市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资助管理办法》、《成都市作品著作权登记资助管理办法》,全年软件版权登记达2174件,发放作品著作权登记资助款90余万元。



著作权登记资助政策的实施,在使作品的版权得以保护的同时,更为优秀作品的产权化带来了机遇。如成都风之翼动漫制作公司的作品《妞妞淘》创作初期就进行了版权登记,上市不到1个月就进入畅销书行列,半年内仅通过主渠道就实现了10万余册的销量。成都晚报记者 刘祎



●同步播报



省高院首次发“白皮书”



商标侵权案



去年比前年多



昨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省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以“白皮书”形式向社会公布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



去年,我省法院共受理和审结知识产权民事案件974件和802件,分别上涨8.0%和4.7%。其中,部分类型的案件增幅明显,如商标案共214件,比上年增长42.7%;著作权案429件,比上年增长5.4%。



省高院相关负责人解释,案件原有基数小,才会出现如此的高增幅。同时,商标侵权案增多,也反映了部分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存在“搭便车”心理,而大多都属于打“擦边球”的情况。从案件上分析,医药类企业商标侵权较多,而四川作为生产烟酒的大省,烟酒业的商标侵权数目同样不可小视。

轻装时代数码旗舰店
24小时在线客服专员
加载中...
商标的重视与作用之大
2011/4/27 9:34:21 来源:haotm.cn

昨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2010年成都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昨日正式发布。白皮书显示,2010年,成都全面推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成为首个“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和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并在专利、商标、版权三大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构建“全域成都”



知识产权保护网络



市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成都目前已出台《成都市2011年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明确提出,今年将构建“全域成都”知识产权保护网络,新增各级创新型企业50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0家;全市专利申请量稳步增长,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增长20%以上,企业专利申请增长25%以上。力争全市中国驰名商标达到40件,省著名商标350件以上,有效注册商标数量力争突破10万件。



同时,全面推进全市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等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据介绍,成都市将确保今年5月全面完成各级政府机关单位使用软件正版化工作任务。



去年状况 >>>>>>>>>>



专利领域 全年申请量突破3万件



白皮书显示,全市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增加到3个,成都还获批成为国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试点城市。此外,成都建立了“知识产权特派员制度”,知识产权特派员进驻全市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免费为企业开展“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



成都2010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继续快速增长。全市全年专利申请量达31261件,较上年增5100多件,增长近两成;授权量达25981件,同比增长近六成,数量均居中西部第一。



商标领域



新增注册农产品商标2894件



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成都商标事业也取得新进展,成都成为国家工商总局授牌的首批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新增迈普、冰山等中国驰名商标,增幅达31%。全市新增注册农产品商标2894件,成功注册“新都泡菜”、“蒲江雀舌”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累计达9件,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



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商标战略的实施提升了“成都造”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产生了极其明显的带动效益。如“蒲江雀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后,每亩茶叶售价增加200元以上,茶农户均增收1050元。



2010年成都还加大了对商标侵权的查处力度,全年查办商标违法案件162件;捣毁侵权盗版窝点25个;收缴各类侵权盗版制品170余万件。成功破获了我省首例利用互联网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案,涉案金额达300余万元。全年共受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780件,审结591件,平等保护了中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版权领域



成功创建首个全国版权示范城市



2010年11月,成都市获国家版权局批准,成为首个“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并建立了中西部首个版权交易中心,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全国第三个建立版权交易平台的城市。成都还完善了《成都市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资助管理办法》、《成都市作品著作权登记资助管理办法》,全年软件版权登记达2174件,发放作品著作权登记资助款90余万元。



著作权登记资助政策的实施,在使作品的版权得以保护的同时,更为优秀作品的产权化带来了机遇。如成都风之翼动漫制作公司的作品《妞妞淘》创作初期就进行了版权登记,上市不到1个月就进入畅销书行列,半年内仅通过主渠道就实现了10万余册的销量。成都晚报记者 刘祎



●同步播报



省高院首次发“白皮书”



商标侵权案



去年比前年多



昨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省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以“白皮书”形式向社会公布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



去年,我省法院共受理和审结知识产权民事案件974件和802件,分别上涨8.0%和4.7%。其中,部分类型的案件增幅明显,如商标案共214件,比上年增长42.7%;著作权案429件,比上年增长5.4%。



省高院相关负责人解释,案件原有基数小,才会出现如此的高增幅。同时,商标侵权案增多,也反映了部分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存在“搭便车”心理,而大多都属于打“擦边球”的情况。从案件上分析,医药类企业商标侵权较多,而四川作为生产烟酒的大省,烟酒业的商标侵权数目同样不可小视。

回顶部
加载中..